成都城门外
益州刺史郭攸之等人,正率着文武众人分列两队,在路边等候。
八月的蜀中,甚是酷热。烈日当头,没过多久,众人已经是满头大汗,但大家仍然坚持站立守候着。
“来了,来了,刺史大人,他们来了!”一个侍卫骑马飞奔而来,随即勒住马,大喊道。
郭攸之眼睛一亮,忙让众人擦干汗水,收拾衣襟,抖擞精神,准备上前相迎。
不一会儿,一只数千人的部队,缓缓出现,向城门靠近。
为首二人衣着汉军铠甲,身后的旗帜随风飘展着,上书一个“马”字。
“益州刺史,郭攸之,携益州众文武,拜见,镇南将军、安南将军、安东将军!”郭攸之上前作了一个大大的揖。
不错,来人,正是镇南将军马忠,安南将军张嶷,安东将军邓芝。
原来是他三人收到诸葛亮的将令后,便领着三千无当飞军,昼夜兼程地朝蜀中赶来。
一路上,众人轻装疾行。遇到平坦大路则骑快马加鞭,遇到崎岖小路便弃马步行、翻山越岭。
如此紧赶慢赶,足足二十多日,终于抵达了成都。
郭攸之等人听闻,大为感动,连忙算好了日子,早早地就在城外相迎。
见郭攸之行如此大礼,三人一愣,随即跳下马来。
马忠快步上前,先是也行了一个大揖,笑着说,“哈哈,我的刺史大人,你行如此大礼,我哪里受得起,这个礼,我得还给你!“
众人一愣,随即大笑起来,之前还略微紧张的气氛瞬间轻松了许多。
马忠一把搀起郭攸之,”哈哈,演长(郭攸之字演长),你我同朝为官,说什么拜见不拜见的。我远道而来,还得多多仰仗你呢!”
郭攸之见马忠如此谦逊,内心更加惭愧,再也按捺不住,闭目流泪道,“德信啊,我一个罪人,有何德何能呀。如今,川中出了这么大的祸患,我作为一州刺史,难辞其咎。本该去官回家戴罪,但士载等人劝阻,我这才勉为其难地继续支撑着。得知德信即将前来救援,我是日夜期盼呀,如同大旱盼甘霖......唉,如今德信终于到,我也该谢罪去职了......”
郭攸之说着说着便转头对旁边说道,“来人啊,取我印绶来!”
只见郭攸之在众人惊讶的眼光中取过刺史印绶,恭谨地低头递给马忠,“德信既来,我就心安了,就请代为接管益州刺史印绶......至于我这个罪人,自当捆缚,押送入京,交由陛下和丞相发落!”
“不可啊,刺史大人,叛乱一事与你无关呀!”
“要怪的话,我等愿与刺史大人同罪!愿一同入京面圣!”
“对,愿与刺史大人同罪!”
马忠愣了愣,随即将印绶轻轻推开,大笑道,“哈哈,我说演长,你这是干什么,印绶乃公物,岂能私下赠送?你敢送,我都不敢拿呀,哈哈!“
马忠说着说着,以手轻抚郭攸之的脊背,”演长不要多想,我来的时候,丞相再三嘱咐,让演长安心,朝廷并无责怪之意,相反,对于演长的果断处置,朝廷十分赞赏!哈哈,要不是演长处置得当,川蜀哪里还能坚持到我等来援?恐怕早已大乱,演长之功不可没!“
马忠的话一出口,众人都长叹了一口气,气氛再度放松起来。
郭攸之感激地不知所措,退后作揖,”丞相恩德,我等没齿难忘!“
”谢丞相大恩!“众人跟着作揖。
郭攸之侧身做出一个请的姿势,”请镇南将军、安南将军,率兵入城议事。我等已略备薄酒,为将军接风洗尘!“
马忠大踏步上前,一把握住郭攸之的手,大笑道,”演长客气啦,你我,同入,请!“
”请!“
”对了......稍等“,马忠略一停顿,笑着对郭攸之说,”请演长稍等。“
说完他转头看向安南将军张嶷,正色道,”伯岐,让兄弟们,都打起精神,擦亮衣甲。旌旗擂鼓一定要齐整,随我,进城!“
张嶷在马上抱拳道,“得令!”
马忠这才恢复了笑容,“演长,请吧!”
郭攸之虽然摸不着头脑,但仍是微笑着给马忠等人引路。
入城后,道路两侧早已围观着不少百姓。
他们都听说诸葛丞相从前线派了大军回援,纷纷想要一睹官军的风采。
当众人看见入城汉军一个个皆威武雄壮,身披铁甲,精光耀日,身后的旌旗连绵不绝时,不禁都大受震撼。
“太好了,朝廷派精兵强将来救我们了!”
“是啊,这下不用担心受怕了,区区南蛮,哪里是我大汉威武之师的对手呀!”
百姓们皆议论纷纷,最后都齐齐跪倒在道路两旁,山呼万岁,“大汉必胜,大汉万岁!”
“大汉必胜,大汉万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