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日后。
襄阳城内,掌权者原是荆豫都督夏侯儒。夏侯儒是已故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从弟,初为曹彰的骁骑司马,后为征蜀护军,进驻关西,曾同张既一起平定了酒泉苏衡的叛乱。夏侯儒后来接替司马懿成为曹魏的荆豫两州都督,曹睿东征后转其为荆州都督,专任荆州。不过夏侯儒性格怯懦,镇守荆州多年却一直毫无建树。
忽然听闻魏国洛阳大败,夏侯儒忧愤成疾,卧床不起,渐渐不能理事。众人于是推举老将振威将军胡质暂为掌事。他麾下尚有扬烈将军王昶、中书侍郎王基共同防守襄阳。
说起胡质,年轻时便与蒋济齐名,虽是文官出身,但为人持重深沉,通军事,因此受到曹操的亲自征召。魏明帝曹睿调遣他到荆州,辅佐夏侯儒防卫东吴。扬烈将军王昶、中书侍郎王基与扬州都督王凌关系密切,王昶同样出身太原王氏,少年时,便很有名气,侍奉同郡名人王凌为兄。而王基虽非出自名门,但有卓越的治理才能,时任青州刺史的王凌甚为倚重他,甚至一再违抗朝廷的征召屡次强留王基在身边。
此三人皆是文官出身,虽然功绩不显,但都通晓军事。曹睿在洛阳之战前,将他们调派至荆州防守。尤其是考虑到王昶、王基与王凌的特别关系,曹睿的考虑不可谓不深远。
襄阳都督府
都督夏侯儒陷入昏迷不醒,胡质正和王昶、王基在府中商议军事。淮南的捷报传来,魏军士气大振。如果说之前听闻东吴最强二人组陆逊和朱然趁大魏新败,领兵来犯,众人心中还有些惊惧。如今的淮南大胜便是给了襄阳守军极大的自信。
襄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,城防坚固,又有樊城互为掎角。即使强如当年关羽北伐,威震华夏,也没能拿下襄阳。再者孙权十万大军尚且不能拿下寿春,吴军战力可见一斑,那么陆逊朱然区区两万多人,能拿襄阳怎么样?城内尚有数万兵士,众人都不禁摩拳擦掌,恨不得杀出城去,狠狠教训一番吴军。
“启禀将军!哨骑来报,吴军正在进兵!”门外卫士忽然报道。
“进兵?”三人面面相觑,“没搞错吧?吴军哪里来的胆子,这个时候还敢进兵?”
“吴军确在进兵,前锋已推进至城外二十里,后部大队浩浩荡荡,一路遍插旌旗,锣鼓震天!”卫士继续报道。
众人大惊,这阵势,看样子吴军是认真的。
“领兵将军是谁?”
“军中所挂大旗,一个是”陆“,一个是”朱“。“
众人倒吸一口冷气,果然是陆逊和朱然,亲自领兵了。
看来,不得不重新审视之前畅想的出城杀敌计划了。
“我细细想来,陆逊和朱然都是善战之人,既然敢来,必定有所图谋,我们还是坚守为上。”胡质沉思了一会,抚须说道。
“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?依我看,孙权已退,吴军必然胆寒,陆朱二人强行驱兵来犯,已是强弩之末,有何可惧?兵法曰,攻其不备,出其不意。趁敌立足未稳,我们主动出击,吴军肯定想不到,必定大乱,我们再派兵绕后,断敌归路,必能大获全胜!”中书侍郎王基提出了不同看法。
扬烈将军王昶点点头,“伯舆(王基字伯舆)所言甚合兵法,兵法曰,以正合,以奇胜。吴军远道而来,多是水军步兵,疲惫不堪。而我们以逸待劳,正面忽然冲击,再以骑兵突袭其后,如此吴军必定首尾不能相顾,破之必矣!”
胡质闻言沉思了一会,摇摇头,“这个还是有点冒险啊.....二位虽然熟读兵书,但并未真正上阵领兵征战,须知战场变幻莫测,岂能全信兵书?何况陆朱二人皆是吴国大将,又怎会不知要害,轻兵深入?”
胡质顿了顿,“如我所料不差,他们必然是眼看强攻襄阳无望,因而故意耀武扬兵,以激怒我军,诱我出战。或夹道设伏,或趁虚夺城,如此奸计,我们岂能上当?既识其计,我们不如坚守城池。待吴军诱敌之计不成,钝兵城下日久,士气不振之时,我们再依二位之言,出城截击,岂不是更为妥当?如此,必是稳操胜券了!”
二人尚在犹豫,胡质叹了一口气,“如今,国家正在危急之时,陛下交托我等肩负襄阳重任,凡事不可以不小心谨慎,切莫为了贪功而误了大事呀!”
二人闻言相互看了一眼,心知胡质向来持重,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,于是也就抱拳答道:“就依将军之言,我等愿遵号令。”
胡质点点头,于是连忙安排众人布置。一遍令人加强城头各处守卫,一遍令人在城内加紧打造守城军械,备齐粮草,以做持久之用。
又过了几日。
吴军似乎没有动静了,这让胡质等人摸不着头脑。吴军这攻也不是,退也不是,到底要干什么?
“不好了!将军!”胡质与王基正在府中商议,扬烈将军王昶忽然跑了进来,“吴军跑了!“
胡质猛地站起身来,”你说吴军跑了,是什么意思?“
王昶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