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军中军阵中
“不要乱,给我顶住,快放箭!”安汉将军王平不愧是仅次于魏延的蜀汉名将,虽然阵中箭如雨下,还是镇定自若地持剑在阵中来回督战。
王平,字子均,原属曹操,曹操与刘备争汉中,王平投降刘备。王平外貌忠勇而严肃,不喜言语,性格谨慎。他是賨人板楯蛮,自幼生长于戎旅,虽然不通文字,但是见识领悟过人,以识地理、严整军阵著称。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与马谡一同守街亭,马谡失败后王平鸣鼓自持,让魏军怀疑有伏兵,不敢进攻,因而收拢了诸营败退军士,率领他们平安归还。之后王平深受诸葛亮的器重,多次随诸葛亮北伐,诸葛亮上表提拔他为讨寇将军,率领蜀汉的王牌军队无当飞军,后又升迁为二等安汉将军。作为一个无甚文化的武将,可谓平步青云。
作为此刻中军的核心战将,王平冷静地观察着战阵周边的形势,一面激励士气,一边指挥各处严密防守。
受到王平的鼓舞,蜀军士兵各个奋勇拼杀。
蜀军中军分为三层,最外围的是无当飞军,精于防守。士卒皆身披铁甲,手持盾牌、钢刀,披发面带獠牙面具威慑敌军。飞军中的神箭手号为飞驰兵,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,所中者伤口即沸,是防守的最佳选择。
当然,无当飞军中,除了这些神射手,还有讨逆将军句扶率领的突将兵。
句扶,字孝兴,也是蜀汉名将,为人宽厚,且忠诚勇敢,从征南方、北伐多次立下战功,功名爵位略低于王平,也是无当飞军统帅王平的得力助手,当时的人们以句扶与王平相提并论。
诸葛亮极善于处理少数民族关系,南征之后征召了不少少数民族兵员,无当飞军的组成除了青羌,另外一部分便是賨人,这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板楯蛮。
板楯蛮,是土家族,周朝时,因为助武王伐纣,使用木板作为楯牌,所以被称为板盾蛮并受到周王朝的优待,后又助汉高祖刘邦平定三秦。板楯蛮民风剽悍,崇尚武力,民间县邑阿党,斗讼必死,打起仗来异常勇猛强悍,历朝历代都是天下精兵来源,连安汉将军王平、讨逆将军句扶、镇南将军马忠、安南将军张嶷等都是板楯蛮出身。
诸葛亮把无当飞军交给板楯蛮出身的王平指挥后,又提拔同样是板楯蛮、一样寡言却办事认真的句扶作为副帅,统领军中的善于冲锋陷阵的突将兵,并装备上蒲元神刀。
如果说无当飞军中的神箭手飞驰兵善于防守,那么由板楯蛮组成的突陈兵绝对是冲锋陷阵的好手,他们各个身手矫健,披挂轻铠,手拿蒲元钢刀,削铁如泥,砍杀敌人如同砍瓜切菜,所向披靡。
二者一攻一守,相得益彰。
只见句扶在王平的指挥下,率领腰别钢刀的突陈兵,手持长枪,不断捅刺外围魏军。
有少数魏军突围而入,突陈兵便抛下长枪,手持钢刀短兵相接,一副不要命的模样,不砍杀敌人誓不罢休。
在防卫圈第二层是杨仪率领的连弩士,也就是装备了诸葛连弩的甲士。
诸葛连弩因为所需材料和工艺都比较复杂,一直无法大量装备蜀汉军队。除了先前蒲津关之战出现,主要就装备给了诸葛亮在巴中涪陵郡招募的三千劲卒,这批劲卒也是板楯蛮,本身就是力强善射之辈,在装备了诸葛亮的“元戎弩”之后,更加所向披靡,号称“连弩士”。
绥军将军杨仪指挥连弩士在无当飞军之后,用密集的弩箭不间断的打击敌人,是诸葛亮中军最大的杀器,射倒了大批的魏军。
而在防卫圈的最后一层,就是虎步监孟琰率领的三千虎贲步兵及诸葛亮本人。
孟琰是南蛮王孟获的族人,异常勇猛忠诚,曾在五丈原和司马懿的部队激战,所率虎贲步兵是蜀汉最精锐的汉人部队,这也是诸葛亮的最后防线了。
阵中不时有箭矢飞入,魏军中臂力强劲者竟将弓箭射到了诸葛亮三尺身外。
诸葛亮立在中央岿然不动,冷静地观察着形势。
孟琰令虎贲步兵持大盾形成人墙紧紧地围住诸葛亮,虎贲步兵高度戒备,眼睛死死地盯着阵外。
虽说中军大阵的蜀军是精锐中的精锐,但是魏军毕竟人多,近十万大军围住四方八方不停地攻打,再强的战阵也难以持久。
别的不说,诸葛连弩的箭矢很快就要射完了。
蜀军伤亡越来越多,被魏军逼迫地只能慢慢收缩阵地,王平和句扶也多处负伤,仍在苦苦支撑着阵型不被突破。
形势已经危急万分,前面的部队还在尽全力抵抗,诸葛亮却毫不在意眼前,他抬头紧紧地盯着远方,仿佛眼前的战况没有发生一样。
谁也不知道诸葛亮内心到底在想什么。
魏军还在疯狂地不顾一切地进攻,几乎倾巢入阵,越来越靠近中央了。
......
“快,给我箭!”魏军中军副将孙礼突然大喊道。
这位昔日的搏虎英雄,臂力惊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