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历了周密的分析、比较、策划,认为占据了更多有利的条件,战则必胜,之后才交战。而打败仗的部队总是思虑不周,认为有机可趁就先交战,在战争中企图侥幸取胜。
昔日我不纳你子午谷之计,便是我通盘考虑后,觉得我军胜算不高,有覆灭之忧。只是你一直不信,此次又轻敌冒进,才有此败啊。
兵法云,将有五危,必死可杀,忿速可侮。为将者,如果不修身养性,耐不住性子,只知斗狠求险,则迟早为他人算计,昔日云长、翼德都因此短取败。希望文长经此一役,吸取教训,潜心研究致胜之道,继续扛起北伐的大旗!”
魏延听到诸葛亮有意赦免,羞愧难当,伏在地上长跪不起。
诸葛亮见状忙离座扶起魏延,笑着说:“我也有过错。我平生谨慎,不敢用险,而魏军也知我用兵,屡屡因此制我。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,的确也因此错过了不少良机。
但是自从我在五丈原差点患病殒命,病好后更懂兵贵权变的道理。如果一味求稳不变,怕是会被魏军牢牢制住,失去先机,北伐大业怕是真的无望了。
所以数月来,我一改前行,诱仲达,夺洛阳,多用诡诈险计,竟也取得不小成功。由此可见,用兵之道,也不可因循守旧,适当冒险,也有裨益。”
诸葛亮故意顿了顿,话锋一转地说:“此次洛阳虽然危急,但绝不可弃。与魏军决战,是千载良机。只是就算我们想坚守,就怕援军未至而魏军突临,所以想拖延敌军坚守待援。至于如何拖缓敌军,我思来想去,只有一计甚妥.......
”诸葛亮说完闭口不言,微笑着看着魏延。
“敢问,何计?”魏延目不转睛地盯着诸葛亮,心中激动万分。
“兵出轘辕关,直取许昌!”诸葛亮一把握住魏延的手,说道:“正是你魏延魏将军之计!”
“啊.....”魏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吃惊地张大了嘴巴。
自己日前还是阶下囚,生死难料,现在一跃可以戴罪立功,大展生平抱负了?
“文长勿惊,我非一时意气,而是已经深思熟虑。曹睿倾巢而出,又挟虎牢关大胜之威,料想我军胆寒必定收缩兵力防守,断断想不到我军敢主动出击,奇袭其后!
许昌兵力必不会多,但是王公贵族、将士家眷尽皆在此。如果能一战攻取,敌军必定大乱,可不战自溃。就算一时无法攻取,曹睿听闻许昌有事,必定裹足不前,派人打探消息以定进退。如此,我军反客为主,可占据更多有利形势。待大军集齐,文长再与我里外夹击,则魏国休矣!”
“只是......”诸葛亮忽然停下有所迟疑。
“丞相有何顾虑,但说无妨,我魏延万死不辞!”魏延抱拳严肃地说。
“只是此去轘辕关,山川险阻,道路险隘,又是深入敌境,无法接应兵马粮草,实在是九死一生。文长如果真要去,定要不辞辛劳,不惧生死,斗志坚定,才能全力一战!”诸葛亮故意相激。
魏延闻言哈哈大笑道:“丞相不要小看于我!我既然敢出其谋,就敢行其事。别说山川险阻,就算是刀山火海,我也万死不辞!至于兵马粮草......善用兵者,役不再籍,粮不三载,取用于国,因粮于敌,我自会想办法让兵马钱粮充足,丞相不用担忧!”
“好!”诸葛亮欣慰地说道:“此中艰险,兵马不宜过多,多则易被察觉。今可领军一万六千,人衔枚,马裹蹄,昼伏夜行,悄然而出,再相机而动。我派吴班、廖化、张翼做你的副将,另派郭淮等人领雍凉精骑助你,郭淮文武双全,熟悉曹魏内情,又和曹魏仇深似海,凡事可多和他商量,切莫独断专行,再现虎牢之祸!”
诸葛亮拍着魏延的手,感慨地说:“文长,此战就拜托了!万事小心,一定要平安回来。你我二人还要携手,共助大汉!”
魏延跪在地上,满含泪水地说:“丞相天恩,我魏延没齿难忘,今生今世,绝不负丞相!如果不胜,甘受军法!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!”
诸葛亮扶起魏延,两人对视良久,久久不能平静,纠缠了数年的将相疙瘩终于解开了。
第二天,诸葛亮召集众人议事,当即宣布命令,众人虽然大惊,但也佩服诸葛亮和魏延的胆略决心。
随同魏延一同出征的众将里面,郭淮等人得以去报仇,自然是感激涕零,磕头领命;
吴班官至蜀汉四方重将之一后将军,曾与魏延一起大破司马懿,再次搭档也是自认理所应当,因此兴高采烈地接受命令;
唯有广武将军廖化和振威将军张翼,听到命令却是满脸惊讶,他二人此时在蜀汉军中,并不显赫。不过,他二人虽然名望才具在蜀中并不突出,但也是身经百战的宿将。更重要是,二人皆出身当地名门望族,精通兵法谋略。这在老兵条子文盲盛行的蜀汉军中,显得难能可贵。
其中廖化世代为襄阳沔南的豪门世族,初任前将军关羽的主簿,很快便展露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