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昌曹魏宫中
众臣望着龙椅上面有喜色的曹睿,心中都很疑惑。
怎么几日不见,陛下转怒为喜了?
曹睿严肃的说道:“召众卿前来,是有要事宣布。朕日前意欲亲征,诸卿多有劝阻,忠诚之心朕甚欣慰。亲征之事不是朕一时意气,关乎国运,势必施行,诸卿不必再谏。但是亲征又非同小可,朕自知将略不足,难统大军亲临敌阵。因此须择一智勇上将同行!”
众人一听,纷纷猜测,陛下这是要起用何人呀?
曹睿顿了顿,朗声说道:“传旨,召司马懿前来觐见!”
”诺!“
众人大惊,司马懿?他不是兵败革职在家么?怎么这会召见,该不会是.....
不一会儿,只见司马懿快速趋步上殿,跪拜说道:“罪臣,司马懿,参见吾皇陛下。陛下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“爱卿平身!”曹睿点点头,随后清了清嗓子,“传旨,前大将军司马懿,智谋超群。辅命三代,屡抗西蜀,功绩卓越,堪称是我大魏肱骨。现在复拜为大将军,加封大都督,随朕同征洛阳,一切军机调遣,皆听令于卿!”
台下众臣都大惊失色,陛下这是怎么了,之前不是一直非常痛恨司马懿么?他丢城失地,按理罪大该死,可陛下没有降罪已经是殊恩了,如今居然还要再次起用?
果不其然,朝中立马就有人跳出来反对,”陛下不可!律法讲究奖罚分明,司马懿刚刚丢失了整个西北,陛下不仅不加怪罪,反而再次重用。这种风气要是助长了,以后谁还会尽心为国效忠?“
”对啊,陛下,司马懿已是诸葛亮的手下败将,让他再去对阵,也是败少胜多。请陛下,另择高明!“
司马懿悄悄叹息了一声,朝臣果然还是不放过自己呀!
曹睿看了一眼司马懿,又看了看争论不休的众臣,长啸一声,”放~肆!给我安静!“
众人这才停止争论。
曹睿冷笑一声,”你们让朕另择高明,那倒是说说看,高明何在?商议迁都时,镇守洛阳时,高明何在?“
"这.....”群臣一时语塞。
“但凡你们有人敢拍着胸脯,跟朕说,自己能退诸葛亮,或者能找出第二个比司马懿更了解诸葛亮,更能胜任大将军一职的人选,朕,绝无二话!你们,有么?”
群臣纷纷低下了头。
曹睿抖了抖衣袖,“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,司马懿败给诸葛亮,只是一时时运不济,非其能力不足匹敌,司马懿仍是我大魏的肱骨之臣,是抵御诸葛亮的最佳人选!”
司马懿一听,感激地连连叩拜,“罪臣谢陛下信赖!”
曹睿笑着说道,“爱卿平身!常言道,知耻而后勇。朕相信,经此一役,爱卿必能总结经验,全力以赴,打败那诸葛亮。朕不负卿,爱卿也绝不会负朕,对么?”
司马懿抬头正色说道,“罪臣对天发誓,此次必破诸葛亮,否则,绝不苟活!”
曹睿点点头,“壮哉仲达!果然是好志气!那好,此事,就这样定了!“
曹睿边说边用犀利的眼光扫视群臣,群臣见状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。
”诏命既下,还请仲达传授用兵方略!”
司马懿磕头谢恩:“谢陛下隆恩!此战关乎大魏国运,出兵将领,陛下还需慎重择人。依臣之见,朝中仍有不少俊杰可以随征。”
“既然如此,仲达心中可有人选?”曹睿微笑着说。
司马懿一副深思熟虑地样子,“征伐交战,首在知人。征东将军、扬州都督满宠,智勇兼备,是三朝元勋,可堪大任。汝南太守田豫、尚书孙礼都是当世良将,陛下也可任用。此外,朝中不乏功勋后辈青年才俊,陛下可拔其勇武者为将军、智谋者为参军,随行出征。想我大魏人才济济,陛下知人善用,众臣必感恩戴德,无不效死命,那么,西蜀之患,何足道哉!”
曹睿点头赞许地说:“爱卿言之有理!”
曹睿沉思半响,正式下诏说:“传旨,依司马懿之计,起五路大军围攻洛阳。
前两路为偏师佯攻:
令度支尚书司马孚、典农中郎将司马望父子前去邺城起兵两万,攻打洛阳北面孟津关渡口。
令威虏将军吕虔、散骑常侍刘邵由宛城起兵两万,攻打洛阳南面大谷关。”
众人一听,内心暗想,这司马懿原来早给陛下授计,定好了五路大军,难怪今日陛下会如此。
不过,这两路倒是平平无奇。
“中路为决胜之局。洛阳东面,虎牢关十分坚固,非朕亲征不可!”
众人听闻曹睿宣布亲征,还想劝阻,曹睿目光凛冽地瞪了群臣一眼,开始下达第二道诏令:“
今拜司马懿为大都督,兼征西大将军,统领三军。
拜征东将军满宠为前军都督,殄夷将军田豫为副将,统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