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咸阳进入荀子时代(2 / 3)

邯,咸阳宫朕可是全权交给你了,别辜负朕的信任。”

始皇帝略有停顿。

“朕望你的影密卫能如那竖子所言一般:如蛆附骨,如影随形,如朕亲临。”

章邯低声沉喝:

“邯定不辜负陛下期望!”

始皇帝微微颔首,摆摆手。

“下去罢,别打扰朕钓鱼。”

章邯犹豫片刻,轻声道:

“臣还有事,要禀明陛下。”

“说。”

“近日楚妃出入频繁,与好些老臣交往过密。皇后要去雍地看望太后,明日启程。甘上卿三日已举办两次宴饮,与会者皆乃高爵。”

始皇帝手握钓竿,水面上鱼漂平稳没有明显晃动。

“由他们去。”

“唯。”

荀子屋舍。

风尘仆仆的毛亨见早已认为离世的老师,安然落座自己眼前,这个壮年男子不由红了眼眶。

其抹去眼中泪水,从有破洞的衣衫内取出一根木簪,插在头上固定头发,作揖行拜礼。

“学生毛亨,见过老师。”

荀子起身,还见礼。

“请起。”

从这一日往后,这间屋舍不断有人作揖行拜礼。

“学生浮丘伯,见过老师。”

“学生陆贾,见过老师。”

“学生公孙尼,见过老师。”

“学生陈嚣,见过老师。”

“……”

荀子每次都是标准还见礼,然后柔声道一句请起,半旬内道了三百三十四声请起,道的长安君府人满为患。

他的这些弟子如今大多名声不显,在这个时代,有法家两位巨擘韩非,李斯珠玉在前,其他学生就如同石子一般,被无限压制。

但如果纵观整个历史,前来咸阳的这些荀子弟子中,好些却都是大有名气。

毛亨。

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中毛遂的侄儿,秦末汉初学者,赵国邯郸人,古文诗学“毛诗学”的开创者。

学《诗》于荀子,而其诗学传自于子夏,曾作《毛诗故训传》,简称《毛传》,以授侄子毛苌,世人称其为“大毛公”,称其侄子毛苌为“小毛公”。

浮丘伯。

秦汉时期,从旧儒学到新儒学发展历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。据《景宁县志》记载,及历代县志序文阐述,浮丘伯曾携双鹤隐居于鹤溪。

精于治《诗》,秦时传授楚元王刘交,申培公、白生、穆生等人。及秦焚书,弟子楚元王等相别去。

汉高祖刘邦过鲁,召见儒生,浮丘伯携弟子申公等见汉高祖于南宫。吕雉当政,浮丘伯西游长安,楚元王闻之,遣子刘郢客与同学申公、白生、穆生等西至长安,就学于浮丘伯。

陆贾。

楚国人,楚汉相争时以幕僚的身份追随汉高祖刘邦,因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,深得刘邦赏识,被誉为“有口辩士”。

刘邦和文帝时,两次出使南越,说服赵佗臣服汉朝,安定汉初局势。吕后死后,说服陈平,周勃等同力诛吕,拨乱反正,著有《新语》。

在汉初道家大盛之际,为第一位力倡儒学之人。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,以儒家为本,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。

提出了“行仁义,法先圣,礼法结合,无为而治”,贯彻其师荀子思想,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打下思想基础。

公孙尼。

著有《公孙尼子》二十八篇,乐理大师,世称公孙尼子。

陈嚣。

七十多岁时,因道德信义高尚,可整顿轻薄庸俗的社会风气,而被宗室大臣刘向,黄门侍郎扬雄举荐给孝成皇帝刘骜。刘骜待其如老师一样对待,官至太中大夫。

最师荀子,门生斐然者难以计数。

有一门两子家,两相两帝师的美誉。

两子者:韩非子,公孙尼子。

两家者:诗家毛亨,思想政治外交家陆贾。

两相者:秦相李斯,汉相张苍。

两帝师者:楚元王师浮丘伯,汉孝成帝师陈嚣。

当贵族们在新楼台纵情声色,等着看始皇帝如何收场的时候。他们并不知道,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的有大才者,多少入了咸阳。

但他们不知道,身为大秦左丞相的李斯却是知道的。

起初其并不知晓最师荀子就住在长安君府,数次距离其仅一步之遥。但这么多稷下学宫师兄弟入咸阳,李斯怎么会反应不过来。

但他没有丝毫动作,他装作不知情,每日仍旧只是去相邦府劳作,没有一次进入长安君府。

谋害师兄韩非的他,不敢见荀卿。

很早以前,荀卿就托人给他带过话,将李斯逐出门下,不再承认李斯为其弟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