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见客户回来,还没码字,看了书评,服了。 有人说守城损失还比别人多,我说我写这段时特意斟酌了下,就是免得有人看不懂,所以前前后后写得很清楚,结果还是看不懂、 河清之战截止目前已4个月。 第一阶段,夏军主攻,对手是张慎思。 攻河清县三个据点损失1.1万人,全歼5000汴军。 第二阶段,汴军增兵,夏兵主守。 守城历时一个多月,夏军损失6000人,汴军损失1.5万人。 侧翼怀州战场:夏军损失500,汴军损失2000。 就这,居然有人能看成守城损失比人家还多? 还有人聊起杨行密,其实以前就和他对线过,但他对杨行密是怎么赢清口之战的避而不谈,可能是杨行密粉丝吧。 一、清口之战爆发时间:897年12月。 二、大背景 (1)894年10月泗州刺史张谏降杨行密,当年年底,杨行密派人去汴州卖茶,被扣下,这是双方关系恶化的起因。。 (2)895年正月,杨行密趁朱全忠主力在山东,突然派兵北上,袭占濠州、寿州,并纵兵劫掠邻近地区, 同时攻朱全忠附庸鄂州杜洪,双方关系正式破裂。 (3)朱全忠派义子朱友恭率军万人南下, 救援杜洪, 在黄州大破淮南兵, “时淮寇据黄州,友恭攻陷其壁, 获贼将瞿章,俘斩万计”。 (4)897年,朱瑄战败被杀, 朱瑾、史俨、李承嗣等人南下投奔杨行密,行密“得瑾劲骑,而兵势益振”。 (5)天平、泰宁二镇被灭后,朱全忠决定消耗杂牌,当年(897)九月, 下令南征杨行密。 三、战争爆发 汴军兵力: (1)庞师古部7万人, 成分是“徐、宿、滑、宋兵”, 即徐州降兵+汴军二号山头胡真的滑州军团+宋州兵。 (2)葛从周部1万人, 成分是“兖、郓、曹、濮兵”, 就是刚刚收编的朱家兄弟的降兵。 (3)其实还有第三路, 朱全忠自领大军坐镇宿州, 援应两路。 其实很明显,朱全忠带的是汴军嫡系主力, 屯于宿州。 庞师古带部分嫡系(宋州兵), 加汴军体制内隐隐有山头倾向的滑州兵, 加徐州降兵。葛从周所带的更是新鲜热乎的降兵。 朱全忠的精锐主力做预备队, 不出战,驱使成分复杂的8万人南下, 目的何为, 不问可知。 当年曹操南征, 他的部队构成是:嫡系+河北降兵+荆州降兵,是不是很类似。 淮军兵力: (1) 3万“北归人”, 以孙儒降兵为主, 其中包括以降兵精壮组成的5000人黑云长剑都; (2)杨行密手下诸刺史兵,比较零散, 分布各处,大概2-3万。 (3)朱瑾、史俨、李承嗣带来的兵, 在1万以内, 以骑兵为主。 战争过程 一开始庞师古推进迅速, 打了几次小仗, 全胜,掠夺大量财货,得牛十几万头—— “梁太祖渡淮,军士掠民牛以十万计,梁太祖尽给予诸州民,输租课,自是六十余载,时移代改,牛租犹在,百姓苦之。” 抵达清口后,杨行密用水师防御,庞师古遂扎营。 清口地势低洼,又处于泗水与淮水交汇的地方。有人劝庞师古,认为这个地方容易被水淹,换个地方扎营,庞师古不听。 后来,斥候发现淮军在上游筑坝拦水,想要水攻,回去报告后,庞师古认为他祸乱军心,将斥候斩首。 淮军发动水攻后,有人向庞师古报告,水往这边来了,大概还有多久到,让他下令军士们撤退,庞师古不听。 后来的结局都知道,大水淹没汴军营地,7万人在冬日冻水中瑟瑟发抖,杨行密趁势发动反攻,庞师古被朱瑾率5000骑兵斩首,汴军失去指挥,各自为战,大败而回。 这一战,汴军直接损失一万多人。 但事情没完,溃逃的路上,突然下大雪,汴军又冻死不少人。 前后损失三万多。 四、战争后续 8万大军损失一半,固然心疼,但汴军并没有伤筋动骨,朱全忠还带着嫡系主力在宿州。 杨行密此时过高估计了他部队的战斗力,趁势攻徐州,大败。 战争结束。 朱全忠带着部队北上攻昭义三州,欺负李克用去了。 杨行密回家,继续与钱镠厮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