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嗣昌的特殊感情,连须发尽白之类琐事也挂在心上。 在这之前的洪承畴、卢象升也曾屡次奏捷。 他们二人一个平息了秦地的贼寇,一个擒获了一代闯王高迎祥,功劳不可谓不大。 但从未引起崇祯如此情深意切的回复。 洪让崇祯觉得他不在意自己,给他下旨玩已读不回。 至于卢象升更是被崇祯间接性的坑死,可能是觉得卢象升执拗,不懂变通。 唯独杨嗣昌还不是直接立功,是左良玉一意孤去作战,杨嗣昌反对,左良玉才打了胜仗。 但无所谓,这功劳被崇祯认为是杨嗣昌的。 这么多督师,偏偏就杨嗣昌有此殊荣! 在朕的心中,就算你没主动立功,朕也知道这就是你杨嗣昌的功劳,当为第一。 杨嗣昌在京时被视为心腹股肱之臣,出征时被倚为疆域卫士。 对于杨嗣昌而言,这不仅是皇恩浩荡,而且是亲如家人的牵挂,比他爹都能挂念他。 毕竟他擒爹杨鹤一写信,就叫他早点投降锤匪。 不要做大明的修补匠,最后没有好下场之类的。 早点辞去官职,纵然你不想投降锤匪,可把我的孙儿送来之类的。 否则将来如何如何,跟贺今朝对战是没有好下场的。 你没瞧见纵然是尾巴翘到天上去的洪承畴,不也是失败了就不去招惹锤匪了。 纵然是卢象升当了宣大总督,也是积极备战,而不是上去就出兵攻略贺今朝。 你的才能并不如他们二人,不过是得到了皇帝的宠信,就担当如此大任。 为父担忧你的性命,才舍了面皮在贺今朝那里求情,让活捉你的赏赐比杀死你的赏赐要多。 杨鹤劝不动杨嗣昌直接往下一辈人身上招呼,还不盼着他的好,如此行径可把杨嗣昌气到了! 所以相比于他亲爹,崇祯如此言语,怎么不令杨嗣昌感动得五体投地,直至以死相报? 目前而言,朱由检就独宠杨嗣昌一人,朝堂之上无人能比的过他。 杨嗣昌接到崇祯回信之后,也极为欢喜。 陛下让他乘胜追击,可是随着而来的还有一道新命令。 因为杨嗣昌为了节制左良玉,真的把李国奇任命给皇帝提交了上去。 崇祯多宠信他啊! 立即命令兵部尚书陈新甲即刻批复,左良玉也该敲打敲打,爱卿真是与朕想到一处去了。 可随着左良玉一战功成,杨嗣昌担心他不满,且李国奇目前没有拿得出来的战绩,难以取而代之,又反悔了。 事情做出来了,皇帝的命令下来了,杨嗣昌只能在请皇帝收回成命。 属实是左右不讨好。 朱由检十分配合杨嗣昌,暂且不任命就不任命呗。 更何况他也加封了左良玉,目前找人取代他,岂不是寒了功臣的心? 奈何左良玉、李国奇这两位悍将都不肯听命于杨嗣昌,且成了二将共同鄙视之人。 他妈的出尔反尔,没有信用的督师,再听他的话,我就是狗! 当然杨嗣昌觉得这件事已经挽回来了,大家该干活就干活。 就目前的形势来说,张献忠的处境是十分险恶的。 杨嗣昌毫不掩饰自己洋洋得意的心情,多次在给朝廷的奏疏和给其他廷臣的信函里,预言张献忠的被“擒斩”已经指日可待。 就如同高迎祥一样被押回京师千刀万剐。 尽管高迎祥死于箭失,没被明正典刑,但只要抓住张献忠,定然不会在出现这种事情。 张献忠没成想一战就损失惨重,收拢溃兵之后,对着徐以显询问,如今到底还怎么办? 要是在找不到粮食,饿死前得砍几个人吃。 可人心也就该散了。 徐以显一直都在思索着出路,被围在观音岩三日后,他就明白再这样下去必败无疑。 可惜始终都没有突破官军的封锁,或者是张献忠不舍得断尾求生,认为还有极大可能成功。 现在潘独鳌都被官军俘虏了,张献忠能指望的就剩下徐以显。 “大王,以我之见,首先寻得粮食,让兄弟们吃口饭。” 徐以显不等张献忠发问便直接道: “锤匪已经在四川站稳脚跟,我们暂且顶替锤匪的名头,像百姓借些粮食。 就算再饿,也告戒士卒一定不要做出抢掠的行动来。 否则以贺今朝记仇的性子,有人胆敢冒充他的名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