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零一章、公私不两立(2 / 3)

保密。

针头线脑进价几厘卖一毛,算毛利可以算出百分之一千,可终端售价就是一毛,最终体现出来的价格就是这么点,消费者不会觉得贵。

电器就不同了,一台电视机出厂价700块,加价三成,终端价就是910块,整整贵了210块。

这个数字要是被消费者知道,他们可不会管什么运营、广告、损耗、返修之类的成本,也不会管滞销的风险,他们只会盯着“210”这个数字,他们只会心痛自己多掏了好几个月的工资。

九折就是亚细亚的进货价,这个口径会在亚细亚内部做到统一。

真实的进货价和毛利只有高层和财务科的会计才有资格知道,对其他人员一律保密。

夏决想了一下说道:“既然你为难那就算了,调研费就定在一万块吧,另外,九折票不说旺德福人手一张,至少三楼的人员需要每个人都有吧?”

旺德福前门店的三楼是办公室,夏决的意思就是管理人员要每个人都有九折票。

南易纠结了一会,才咬咬牙说道:“好,就按夏董事长的意思。”

“很好,改天我去亚清公司和你谈谈旺德福在亚细亚商场租铺位的问题。”夏决点点头,意有所指的说道。

听到夏决这话,南易的牙花有点发酸。

南易给调研费不是多此一举,夏决虽然贵为旺德福的董事长,可重大的决策不是他个人就能拍板,他需要向更上面请示。虽然他刚才说已经有开分店的想法,但是这个想法坚不坚决还未可知,要是遇到点阻力他就会退缩呢?

南易相信公有企业的领导人中有不计较个人得失,一心为了企业前景考虑的企业领导人,可也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,企业的利益和企业领导人的利益并不是高度融合,甚至有可能背道而驰。

在这个客观事实下,就不能要求每个企业领导人都有魄力。

南易给的调研费和九折票,夏决不可能放到他个人的口袋里成为他的私利,可却能成为他个人上升的助力添加剂,这就让他能更坚决的把开分店的事情推行下去。

为了事情顺利,南易的“好处”给的够够的,可谁知道夏决人心不足蛇吞象啊,三年免租金的功劳他还要揽到自己身上。

什么改天谈租铺位的问题,夏决这是在暗示南易免租金是他努力谈出来的结果,而不是南易主动抛出去的橄榄枝。

“好啊,夏董事长哪天过来,提前给我来个电话,我去大门口接你。”

南易自己就是亚清公司的股东,看重的是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最终能获得的利润,虚名他并不在乎,只要事情能顺利往下推进,虚名谁要谁拿走。

送走了夏决,回到办公室没多久,南易又迎来了一位访客——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兼职顾问黄汉宗。

“南经理,不好意思,来叨扰了。”一进南易的办公室,黄汉宗就客气的说道。

“黄顾问您能到我这里来,我荣幸之至。”

南易同样客气的邀请黄汉宗坐下,给他泡好茶,寒暄了几句就开门见山的说道:“我们亚清和电视剧制作中心并没有业务往来,今天您到这里来,应该不是以黄顾问的身份吧?”

往前追溯一下,黄汉宗在当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兼职顾问前,其实是东风电视机厂的厂长,再往前,他还曾担任过更重要的职位。

只是经历过一段特殊的岁月,黄汉宗不愿意多谈政治,他只想安安静静给国家挣钱,所以,79年的时候,他自愿去了东风电视机长当厂长,去做一个“电视大王”的梦。

黄汉宗刚接手东风电视机厂的时候,东风的情况很差。

东风电视机厂八年生产了4.4万台电视机,赔进去1156万,是当时京城地区国有企业的亏损大户。

如何扭亏转盈,是当时摆在黄汉宗面前的第一道难题。

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,黄汉宗心里非常清楚——必须改革旧的管理体制,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企业的成功经验,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,才能振兴东风电视机厂。

在那段日子里,他到处收集当时号称“亚洲四小龙”经济腾飞的资料,经过认真的研究之后,他结合当时的国情和企业现状,确定了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,从散件组装加工入手,逐步实现国产化,最后打进国际市场”的经营思路。

当时国家正处于改革初期,在如何振兴民族工业的问题上,很多带有理论性的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。

黄汉宗这一大胆的想法立即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关注,黄汉宗也通过自身的人脉很快就拿到进口20万台电视机散件的配额,成功引进了一条电视机组装生产线,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从国外引进的第一条电视机生产流水线。

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东风电视机厂当年即扭亏为盈,实现盈利12,523元。

作为一个国有企业,一年仅盈利12,523元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