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药放了烟花。
啊,水匪还是自称张麻子。
而且也戴着九筒面具。
就像你说的,现在真的已经有点荷兰人反抗西班牙国王的味了。
皇帝还是太年轻,太急了,觉得他爷爷时候想怎样就怎样,他既然是皇帝,当然也要想怎样就怎样,但他爷爷是杀出来的,二十多年无数士绅的人头踩着,自然想怎样就怎样,但他没有这种威慑力,而士绅们又因为你的出现带来武器技术进步,让民间可以在最短时间打造出对抗皇权的武力。
过去士绅面对蓝玉这种级别的猛将只能颤栗,现在他们需要的只是端起一支火绳枪。
别说蓝玉,就是常遇春也不过扣动扳机而已。
火器轰开了皇权。”
刘姐笑着说道。
所以罪魁祸首还是杨丰。
他带来的各种新东西,无论技术还是思想,都带来了可以说一场真正的变革,但这种变革也必然是那些士绅们最先开始。
任何变革都如此。
那些在一个个乡村老老实实耕田交税的老百姓,不可能站在接触变革的最前面,只能是那些有文化而且消息灵通的士绅们。而杨丰的一系列折腾,也让皇权的威慑力持续下降,毕竟他都敢当众拿枪瞄准老朱,从那一刻开始,士绅们对老朱的畏惧其实就已经没了。但老朱的积威终究还是能撑下去,另外这些年的急速扩张,也的确让士绅尝到甜头,而且各种新技术推广也让民间富足,他们也不想闹起来。
尤其是老朱一直坚持不改科举。
这一点很重要。
这个老家伙很狡猾的,他知道只要他还在考科举,士绅们就不会造反的。
我大清不就是吗
老佛爷面对清末那么糜烂的科举都能坚持到自己快咽气,老佛爷是英明的,她知道只要还考科举,士绅们就不会抛弃大清,虽然最终她还是没撑住,但那时候她都已经老的昏聩了。
不能算她的责任。
结果废除科举没几年,大清朝就亡了。
老朱在这个问题上也很清醒,自始至终不受杨丰蛊惑,哪怕南北榜一事让他火冒三丈,南方那些进士们一样是不受影响的。
但朱允熥一登基就改革。
这就真的让士绅们忍无可忍了。
“他还是不会玩,他现在直接下旨把苏州所有田都分了,以后哪里有士绅造反,哪里的田就分了,保证不用他动手,苏州百姓自己就去把城门打开了。”
杨丰说道。
“那样就是他造反了,你就不怕蓝玉紧急回京,然后问他陛下何故谋反
他是皇帝。
他背后是勋贵。
他敢这么干,那就是真自绝于天下了,吴寿安说不定会在苏州振臂一呼直接回京清君侧的,他们吴家这种侯爵之家,怎么也得几万亩地吧皇帝能分士绅的田,难道就不能分他们的田唐朝均田制都知道那些世家门阀的地不能碰,最多也只是把无主荒地均了。
他敢对士绅不屑一顾的原因,是因为他有勋贵这个基本盘。
后者忠于他。
但他敢分田的话,连勋贵也会抛弃他。”
刘姐说道。
这个是事实。
朱允熥敢不鸟士绅,想改科举就改科举,根本愿意就是他背后的勋贵集团始终忠于他,而直到现在,这个集团依然是大明最强政治力量。
“所以,这种事情只有我这种不怕死的才敢,你告诉小公主,让她注意点安全,我总觉得这种局面下,京城肯定要发生点什么。”
杨丰说道。
现在的问题是,如果苏州的叛乱持续下去,其他地方肯定有响应,而朝廷的文臣们里面,恐怕会有下一个齐泰。齐泰并不是自己暴露,而是因为杨丰知道他在原本历史上的角色所以始终盯着他,小公主也是在没抓到他把柄的情况下告诉朱允熥的。
如果不是这样,他说不定还在做兵部尚书呢。
既然他是这样,那么朝廷其他文官里面,有没有藏的更深的他们会不会干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把皇帝直接弄死这是最简单有效的,只要朱允熥一死,无论朱棣还是朱允炆都不会再搞什么改革了,哪怕朱棣也不会的,朱棣是老朱的翻版,他只会延续老朱的路线。
总之现在的朱允熥,真的已经面临危险了。
但是
“赶紧干活了”
杨丰喊道。
他周围那些用膜拜神明一样目光看着他的手下们,赶紧开始他们的工作。
而他们的工作是
“你真用玻璃做大棚,搞水稻育秧”
刘姐好奇地说道。
“不然怎样这个时代能用的也就只有玻璃大棚了,反正就是成本高些而已,但成本再高,也不会比从几千里外辗转海陆运输的高,再说烧玻璃又不贵。”